炒青阶段。通过高温炒青,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作用,固定在做青阶段已形成的色、香、味内质,并蒸发较多水分,便于揉烘阶段操作。
揉烘阶段。揉、烘有三揉三烘六道工序,反复相间进行,是铁观音初制的塑形阶段。
揉捻--炒青叶通过揉捻机的挤压,扭曲成条,并揉出茶汁,凝于叶表。
初烘--通过焙笼或烘干机适当高温烘焙,使叶细胞中残存的酶活性进一步破坏,并散发水分,便于包揉。
包揉--把茶胚装进布巾或小茶袋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的手法,使茶胚条索紧结、弯曲或成螺旋状。
复烘--用较低温度复烘,即用文火慢焙,便一步包揉塑形,并减少一些水分。
复包揉--在包揉的基础上进一步塑形。
烘干--通过低温慢烘,促进茶叶香气清纯,滋味浓厚,含水量达到3~6%,便于贮藏。
一、采摘标准
铁观音的采摘标准是:待新梢长到3~5叶快要成熟,而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梢,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按新梢伸长程度不同又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之分,小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为顶叶的面积与第二叶的相似。春、秋茶“开面采”,即待顶叶展开,出现驻芽,采摘一芽二三叶;夏、暑茶适当嫩采,采用“小开面”;丰产茶园茶叶茂盛,持嫩性强,则采摘一芽三四叶。
原则“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
二、采摘季节
中山茶区全年分为春夏暑秋4个季节;低山丘陵茶区除外,直到11月份还采摘冬片。具体采摘期因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季茶的间隔期为40~45天。每茶季中晴天,微有北风,下午2时至5时采摘为上;阴天和上午9时至12时采摘为中;雨天和上午9时前采摘为下。
三、采摘方法
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即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确定一定的高度的采摘面,把纵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纵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长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芽头生展平衡,促进增产提质。芽梢生长旺盛的茶树,分两次采摘,第一次按标准采一芽三四叶,第二次二节"另制。下一季采摘则在此采摘面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可用手工和机械采摘,机械采摘比手工采,工效提高4~13倍,成本降低40%,鲜叶质量基本达到人工采摘标准。
四、鲜叶保管
茶区在鲜叶采摘后,及时收青,置于阴凉干净处,防止风吹日晒,叶温升高,保持新鲜度。
五、初制工艺
铁观音的初制工艺为:鲜叶→晒青→凉青→摇(凉)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十道工序,分为三个阶段:即做青(晒、凉、摇)、炒青和烘阶段。并灵活地掌握“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
做青阶段。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为铁观音初制色、香、味内质形成的关键。
晒青--把鲜叶薄摊在笳笠或晒青埕上,利用阳光热能减少鲜叶部分水分使鲜叶萎软,便于做青。阴雨天则室外吹风萎凋或室内加温萎凋。
凉青--把晒青叶翻松,放置在笳笠上散热和散发部分水分。
摇(凉)青--把茶青装入摇青机中,通过摇青筒滚动,茶青跳动、旋转、摩擦运动,使叶缘部分细胞受到损伤,促进物质的酶促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