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茶叶网首页 >> 茶叶新闻 >> 茶叶资讯 >> 正文
白芽奇兰的底细
来源:白芽奇兰茶叶网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9-11-2 20:50:00

作者:著名作家、《厦门晚报》编辑、专栏作家-萧春雷


        前些年我曾路过漳州平和县,但了解极少,只知道当地出产蜜柚、土楼和林语堂。国庆期间,黄静芬组织读书沙龙的朋友去平和,于是又知道平和产白芽奇兰。
        按惯例,我们出行都是AA制,完全民间性质。但因为队伍里有高和、黄静芬、黄绍坚、李秋沅、西流、詹朝霞等作家,静芬的老朋友黄荣才——平和县新闻中心副主任、林语堂文学馆馆长——把我们当成了作家团看待,一路辛苦陪同。看完钟腾武榜眼府、坂仔林语堂故居和一个农民休闲公园,回到县城已是傍晚。黄荣才说,要请我们去天醇茶馆喝白芽奇兰。
        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但茶叶深褐色,外形紧实,发酵程度比铁观音更高,有点像岩茶。茶艺小姐首先为我们泡炭焙齐兰,一巡便有十几只小杯,两三泡的茶汤都混合在一起了。白瓷杯里汤色金黄,很酽,入口感觉到一股干爽的焦香,略微带些苦,但不久就口舌生津,回甘悠长。我拿过碗盖来闻,清淡的兰花香。第二道泡的是叁叶奇兰,汤色更亮,口感也更醇和沉静,没有炭焙齐兰的冲劲。
        我从前喝绿茶和岩茶,后来改喝铁观音。在我看来,岩茶的好处是回甘,可惜香气不足;铁观音的好处是浓香,可惜全无回甘。白芽奇兰倒是具备了二者的优点,既有清香,又有回甘,甚至入口还微微苦涩。我觉得茶一定得有点苦味,先苦后甘,像丰富而圆满的人生。我们的味觉空间必须足够宽阔,才能容纳荡气回肠的经验。
        最后一道是柚香奇兰。才开始洗茶烫杯,满室就漂浮起浓烈的柚花香味。我问柚花很香吗?黄荣才说,很香!每年柚花开的时候,平和整个县城都沉浸在浓浓的柚香里。但我不喜欢这么浓重的花香,仿佛厚腻的脂粉。我说它让我想起茉莉花茶,香得很张扬,很嚣张。
        高和被跟了一天的县电视台记者缠住,发表喝茶感言:“白芽奇兰很好。我觉得你们的宣传还要再努力!这么好的茶,我们以前都不知道。”经常对着电视镜头讲话,人的觉悟会提高,但高和提高得特别快,离开茶楼后,他严肃地纠正我:“你不能说香味嚣张,嚣张有贬义。说张扬就对了。”
        我带了些资料回来。据介绍,清乾隆年间平和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茶树,新芽呈白绿色,采其鲜叶制乌龙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称“白芽奇兰”。我手边正好有清道光十三年编修的《平和县志》,翻到“物产志”“茶”条目,只看到简单的一句:“出大峰山者良。”
        大峰山就是灵通山,在平和县西南的大溪镇附近。白芽奇兰的发源地在县西部的崎岭乡彭溪村。两地相距挺远,中间还隔着海拔1545米的全县最高峰大芹山。显然,在清道光年间,平和最有名的茶叶并非白芽奇兰,也不在今日白芽奇兰的主产区崎岭乡和九峰镇。
        我觉得奇怪,到处翻检资料,终于弄明白了白芽奇兰的底细。最权威的记载莫过于1996年温天海、张汉荣、杨国民、何锦能、林广福联名撰写的《白芽奇兰选育初报》(《福建茶叶》1996年第3期),5位作者分别来自平和县农业局和崎岭彭溪茶场。文章开篇说:“白芽奇兰,系平和县农业局茶叶指导站温天海和崎岭乡彭溪茶场何锦能等科技人员从茶树地方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
        该文叙述事情的经过:1981年秋,彭溪村民何锦能在其祖地彭溪坑岸边菜园,发现13株有性后代茶丛中,有一株老树特别强健(树高1.7-1.8米,树围约2.5-3米),新梢芽尖有明显的白毫,小量试制后觉得品质优良。因为芽尖有白毫,叶张与“竹叶奇兰”(一种原产安溪的乌龙茶)相似,茶香如兰,遂取名“白芽奇兰”。何锦能于是留穗扦插育苗,自己种一些,也分送或卖给其他村民种植。1986年8月,县茶叶站派科技人员到彭溪村考察种源,开始有组织地选育和推广。至1995年止,全县共育苗1560多万株,种植5600多亩,初步形成规模。接着,白芽奇兰积极参加各级评选,获得了不少奖项,闯出一定的名头。
        白芽奇兰的历史不过30年,是茶中新贵,没“乾隆年间”什么事。平和人大约为它的历史太短而心虚,编造出一个民间传说。只是,这样对推出白芽奇兰的两个功臣何锦能与温天海不大公平。
 

,
我要打印  IE收藏  放入公文包  我要留言   查看留言 
最新供应信息最新求购信息
推荐茶叶品牌
 站内搜索
 品牌推荐
 产品推荐
 行业动态